語言符號是一套綜合系統,音、形、義三位一體,既不可分離,又相對獨立。三要素之間,語音和語形受語義支配,同時對語義具有反作用,它們共同組成一個開放和演進的意義系統。在現實的言語活動中,語音和語形在承載語義的過程中發揮的功能和效力可以是不平衡的,即語言可以通過語音或語形的改變來傳達額外之情,特殊之意尋找/舊時光 。詩歌充分發揮了語言的這種特性,利用語音突顯,詩歌營造起各式各樣的語音積聚和重複,構築起自己的聲韻、節律和語調,製造奇妙的音響效果;特殊的獨白式的調性甚至能夠賦予數字組合序列詩以別樣的詩意,給人以愉快、哀傷或憂鬱的情感體驗。利用語形突顯,詩歌能夠按照題旨的需要安排自己的構形,集中採用某種語法結構,形成排比,對偶,層遞,反复,排復等表現力手法紙袋印刷,使詩歌曲折的情致、細膩的意象形成於言外,或由節律音響溢出。
語音和語形的系統性、規律性構造也能造成語義的聚合關係的突顯。這種突顯手法可以改造詞彙的表達功能,實現詞彙語義的詩性化審美昇華,生成其它語言手段無法傳達的富含文學、哲學性質的詩歌含義。以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為例具體分析了語義聚合關係,從語音和語形的語義化審美構造對詩歌含義的生成一般只起到輔助作用,在音、形、義的一致性構造產生衝突時,語音、語形一般要服從於語義欣賞大二的全部日子
從語言學角度重新審視詩歌文本,思考詩歌含義生成的手法問題,啟發人們尋找詩歌含義生成的文學評論與語言學分析從隔離到合力的切入點。語言是一個靜止的系統,只有被使用以後才轉變為話語,話語是指語言運用後的言語,序列是指話語語義的排列模式,語體是適應不同交際功能、不同題旨情境需要而形成的運用語言的體系。語體的“常規”是使用單音節詞、使用散句、句不協韻、語義直陳書刊印刷,語體的“偏離”是使用複音節詞、使用整句、部分協韻、使用比喻。在“常規”與“偏離”的對比中,簡質而不刻板的語體風格(通常我們也表述為語言風格)得以形成。將詩歌文本的結構要素(語音、語法、語義)、語用功能、文化背景、作者和讀者等方面的關係串聯起來,綜合分析這些方面的因素在詩歌含義生成中的功能和影響,以滿足從詩歌創作至詩歌接受的全程解析記錄愛情的故事
從語言功能的角度提出可以解答言語義的生成機制問題,當然包括詩歌含義的生成機制。等價原則關於“詩性功能就是將等價原則從選擇軸投射到了組合軸”的理論觀點給對我們探尋詩歌含義生成的機制具有重大的啟示作用。它使我們發現了詩歌文本重構“世界語言圖景”的內在目的,詩歌文本中各層級的語言單位的音、形、義三要素的突顯與生成詩歌含義的功能,組成詩行的語言單位間的縱橫語義對比及其比值問題,等價關係的詩歌文本內投射和文本外投射問題以及這些等價投射對詩歌含義生成的作用與影響青春,一片繁華迷茫
最後;筆者認為由於聚合關係而形成詩歌文本各個層級語言成分的重複,從語音、格律、詞彙、句法、詩行乃至整個篇章都有平行參照的對象,能夠相提並論、相互對立,促生語義變量和不變量的比值關係,從而使含義互生,賦予詩歌“微言大義,微言多義”的特性。創新之間在於,平行對照原則指出自動化和非自動化機制在詩歌文本構造機制中同時起作用;平行對照原則把詩文本傳統上被認為是純屬構形層面的語法也囊括進語義認知模式中上門開鎖,打破了傳統語言學理論只將語法視為“語言使用的規則係統”的認識,使語法範疇變為詩歌含義生成的積極因素;把作品、作家、讀者置於歷史文化的動態語境中,認為讀者作為解讀主體參與文本的語義生成,作家之間,作品之間,作家與作品之間也有等價對比關係,這些因素都對詩歌含義的生成構成影響。詩歌含義代表言語義的最高層級,是言語義的審美極致,代表心智的最高、最新、最美的認知體驗;調控語言結構的規則是語義規則,元生的意義體現在詩歌創作中,乃是詩歌含義對詩歌創作的統領,含意是詩人構思作品的本源,也是創作詩歌的結點。詩歌含義是由詩歌表層語義結構承載和生成的,是“語言學範疇的語義結晶”又是壹幕淒美的等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leis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